十八大以后,環境保護工作被調整到了治國重大戰略部署的核心位置
五月上旬,生態環境部啟動了“清廢行動2018”打擊固體廢棄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,對長江經濟帶11省市進行專項督查。督察組發現了哪些問題,長江邊是怎樣的景象?我們的記者也跟隨督察組的一只分隊前往湖北武漢,一起來看他們在那里有怎樣的發現。
武漢:巨量工業廢渣現身長江邊
違規堆放問題持續十年屢禁不止
環保督查組成員與固體廢物違規堆放業主對話——
環保督察組成員:你都已經知道現在國家要開始治理長江周邊了,那里既然發現有這么大的堆量,你還能讓它存在(這里)么?
堆場業主:我不是長期存。
環保督察組成員:而且你這個場地沒有路面硬化,沒有各種措施,它不符合(要求)。
堆場業主:它這不需要你說的那些硬件條件,你說的意思我還沒有聽懂。
環保督察組成員:就是存儲固體廢物,它是有專用的堆放場所的,它不是隨便堆放的,即使是臨時堆放,它也是不允許的,明不明白?
這是中央環保督察組第88工作組正在開展工作,他們詢問的是湖北省武漢市一名承包露天堆場的業主。工作組發現:堆場附近違規堆放10000噸原煤以及400噸工業廢渣,根據調查人員前一天暗訪時在現場拍攝的照片判斷,該堆場在環保督查期間仍在頂風作案,違規堆放工業廢渣。該堆場附近,調查人員還發現了其他三處違規堆場,場面觸目驚心。
這些堆場全部分布在長江防洪堤——武惠堤外,距離長江岸線直線距離不到200米。一旦下雨,固體廢棄物就有可能遇水溶解,產生濾液并且下滲,污染土壤、地下水以及長江。該區域分布著包括武鋼在內的多家工廠,而武惠堤一直是這些企業違規堆放工業廢料的場所。面對工作組的詢問,相關企業的工作人員支支吾吾,底氣不足。
目前,生態環境部已對此進行掛牌督查,武漢市也派出工作人員對現場廢渣進行清運,并對現場遺留的廢渣廢液進行取樣化驗,評估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。
挖坑填埋欲瞞天過海,欲蓋彌彰實則掩耳盜鈴
在督查中,記者發現,為了逃避檢查,很多違規地方固體廢物堆場,都采取了挖坑填土再掩埋的手段,企圖在環保監察中蒙混過關。
5月10日,督察組接到群眾舉報稱:武漢市蔡甸區的一個建設地塊內有大量汽車輪胎廢腳料以及建筑、生活垃圾。督察組到達現場后發現,情況似乎并沒有舉報人說的那么嚴重,但當挖掘機進場作業后,地面之下的情況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。
此地原是一個水塘,因為地勢低,逐漸成為周邊輪胎生產企業堆放廢棄邊角料的垃圾堆。后來,不光是工業生產廢料,建筑及生活垃圾也開始在此堆存。
在持續一周的調查中,工作組碰到了不止一起試圖瞞天過海的案例。在長江邊另一處生態環境部的掛牌督辦點,違規堆放責任人也玩起了類似的“掩耳盜鈴”的伎倆。
目前,這些堆點已經全部被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,當地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廢棄物的清運工作,未來,生態環境部還將繼續派出后續督辦工作組對整治成果進行驗收。而當地也已經啟動了追查污染責任人的調查工作。
生態環境部:案件掛牌督辦,執法不斷加碼
從5月9日到5月15日,生態環境部組織的“清廢行動2018”現場督查行動派出150個工作組,共計3000名專業環保執法人員分赴長江經濟帶11省市進行現場摸排核實。而日前,生態環境部也公布了此次環保督查的結果。
在2796個督察點中,共發現1308個問題。其中,湖北、江西占比最多,均超過300個,而浙江、云南則相對較少。其中,有111個突出問題將由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,而其余的1197個問題也將交給有關省級環保部門掛牌督辦,各地要及時公開問題清單、督辦要求和整治情況,直至整治完成。
曲格平:環保艱難起步前行,改革帶來希望
要說到生態環保的話題,恐怕有一個人最有發言權。他就是我國第一任國家環保局局長,第一位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首席代表,被稱為中國環保之父的曲格平。
現年88歲的曲格平,是中國第一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,說起40多年的環保治理生涯,他說到最多的一個詞是,艱難。
曲格平第一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:非常艱難,非常困難。1973年我們開會,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,面臨的形式已經很嚴重了,大氣污染、水污染、垃圾、稅務、化學品污染、土壤,各個方面已經很嚴重。
曲格平介紹,當時的中國,還沒有人了解“環境保護”這個概念。污染最大戶是石油化工,屬于曲格平當時的管理范圍,于是環境保護工作就分給他來負責。而他也同樣不懂環境保護。1972年,曲格平在聯合國主辦的人類環境會議上,才真正了解了世界環境狀況和各國環境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,認識到中國環境問題的潛在威脅。隨后,他提出經濟建設、城鄉建設、環境建設要同步規劃、同步發展,并確立了“誰污染誰治理”等八項環境制度,奠定了我國環境管理的基礎。同時,又努力推進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工作。
曲格平介紹,十八大以后,環境保護工作被調整到了治國重大戰略部署的核心位置,這個變化是天翻地覆的。在他看來,只有國家層面對生態環境保護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投入,才能保證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。